摘要
3月2日,筆者完成《棉花: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》警示報告,指出“棉價70%的漲幅已達到正常棉花牛市的平均漲幅,充分反映出消費復蘇和政策買盤等產業(yè)利多,預計棉價高位震蕩要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,后市一旦通脹交易結束或消費不及預期,要做好棉價掉頭向下的準備”。沒想到一語成讖,疆棉禁令利空發(fā)酵給消費復蘇帶來陰霾,鄭棉主力受到重擊跌至14285元/噸的低點。筆者認為,疆棉禁令驅動定性為對國內消費的結構性利空是比較理性的,目前沒有邏輯和證據將其定性為全球性消費利空。當然,美棉受到反噬對出口也會不利,所以美棉跟跌一下也正常。未來全球消費復蘇仍然是確定的,疆棉禁令不會動搖去庫趨勢,棉價這次劇烈回調會帶來買入機會,買外拋內的套利也值得操作。
一、CNCE棉花年會解讀及后市預判
筆者參加了3月26日CNCE棉花年會,聆聽了眾位棉花大佬的觀點,也和與會同仁進行了廣泛交流,先給大家匯報一下交流成果。對于此次棉花下跌的原因,總結下來有兩條:1.中美“2+2”戰(zhàn)略高層對話爭論激烈,隨后眾多國外品牌發(fā)表疆棉禁令言論,引發(fā)國內官方和民眾強烈譴責抵制,給棉紡消費復蘇帶來陰霾,棉價受重擊暴跌。邏輯上,疆棉禁令利空國內消費和紡服出口,對于這個結構性消費利空市場分歧不大,存在爭議的地方在于是否會演化成全球性消費利空,會場主流觀點是暫時定性為結構性利空。2. 此前,訂單集中爆發(fā)疊加貿易商補庫,紗廠的成品庫存處于歷史低位,即期紡紗利潤處于歷史高位,市場認為紡紗環(huán)節(jié)吃掉了大部分產業(yè)鏈利潤,需要通過價格波動和庫存調整來實現產業(yè)鏈利潤的合理分配。這次下跌,正好是渠道補充原料庫存,調整加工利潤的機會。
對于棉花后市預判及策略,與會專家主要觀點認為:1.目前棉價受利空情緒沖擊已經跌破成本進入價值區(qū)間,鄭棉15000元/噸,美棉80美分/磅,安全邊際較好,下面空間不大,是紡織廠補庫買貨的好機會。2.全球尤其是歐美的消費復蘇仍然是比較確定的,在6-9月歐美紡織品服裝消費預計表現更好,疆棉禁令暫時不會動搖全球棉花去庫存趨勢,下年度棉花價格還是以上漲為主。3.比價效應可能導致全球棉花播種面積不及USDA預期,關注3月底USDA播種面積報告和后續(xù)天氣,目前德州干旱仍有炒作窗口。4.物極必反,棉花連續(xù)三年分別受到中美貿易戰(zhàn)、新冠疫情和疆棉禁令利空打擊,后市消費復蘇或其他利多可能引領棉花有較大漲幅。5.也有一位專家觀點偏空,認為疆棉禁令會導致紡服消費下降,消費復蘇還需要觀察。
二、筆者對棉花后市的預判
筆者個人也傾向把疆棉禁令暫時定性為結構性消費利空,目前從邏輯上和數據上都看不到其轉化為全球性消費利空的證據,這次棉價下跌也定性為牛市回調而不是熊市開始。筆者赴新疆實地調研過多次,所謂強迫勞動純粹是罔顧事實,疆棉禁令在去年特朗普政府時期也多次發(fā)生,也引發(fā)過棉價的脈沖型下跌。這次和之前的主要區(qū)別,一是下沉到了具體品牌,二是引發(fā)了全民輿論關注。所以,這次情緒沖擊比之前猛烈持久,但仍然定義為事件性驅動。我們按最壞的預期假設,疆棉禁令導致中國紡服出口下降,但這更多的體現為產業(yè)鏈的轉移。只要歐美的終端需求復蘇,不在中國加工就得去印度、東南亞加工,中國外棉花消費會上升,對沖掉國內棉花消費下降,不至于引發(fā)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。而且,產業(yè)鏈的轉移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以數年計的漫長過程。即便沒有疆棉禁令,中低端紡織產能逐步向勞動力、土地等生產要素更加便宜的東南亞轉移,也是大勢所趨勢,基本符合經濟發(fā)展和產業(yè)迭代規(guī)律。堅持高質量發(fā)展,形成品牌優(yōu)勢,保住高端產能的競爭力,才能讓我們保持從紡織蛋糕中分割利潤的優(yōu)勢。因此,從邏輯方面來講,疆棉禁令并不能驅動全球棉花轉為趨勢性空頭。
我們通過對TTEB高頻消費數據的跟蹤,主要棉紡國的開機負荷均處于近年來最高水平,全球棉紡消費的復蘇十分強勁。截至3月26日,中國紗廠開機負荷63.4%,印度開機負荷91%,巴基斯坦負荷89%,越南負荷93%。下游產業(yè)鏈良性傳導,紡紗廠訂單接至5月以后,紡紗利潤維持在2540元/噸的高位,成品庫存回升但仍處于歷史同期低位,本次下跌有紡織廠增加原料補庫,筆者看好后市原料補庫。據TTEB,3月26日,紡企棉花原料庫存為46.3天,同比+12.8天;織廠棉紗原料庫存11.7天,同比去年+3.8天;紡企棉紗成品庫存為9.3天,同比去年-15.9天;織廠全棉坯布成品庫存18.2天,同比去年-7.8天。因此,我們暫時也無法從數據上看到疆棉禁令會導致全球性消費下降。
圖1 國內棉紡產業(yè)鏈運行情況
數據來源:TTEB,中糧期貨研究院整理
三、疆棉禁令衍生的交易策略
綜上所述,筆者認為,疆棉禁令驅動定性為對國內消費的結構性利空是比較理性的,目前沒有邏輯和證據將其定性為全球性消費利空,棉價下跌屬于牛市回調并非熊市開始。當然,市場擔憂中國減少美棉采購,美棉受到反噬對出口也會不利,所以美棉跟跌一下也正常,這不是全球性利空的表現。未來全球消費復蘇仍然是確定的,疆棉禁令不會動搖去庫趨勢,棉價這次劇烈回調會帶來買入機會,買外拋內的套利也值得操作。預期偏差,消費復蘇、面積天氣、疆棉禁令。
雖然15000元/噸以下的鄭棉都具有很好的安全邊際和投資價值,筆者仍然要對其極限回調價位做壓力測試,參照鄭棉牛熊生命周期表,20%是牛市回調的極限跌幅,對應13700元/噸,供大家參考。具體策略:1.在15000元/噸之下分批買入鄭棉9月,價格越低越好,13700元/噸附近的買入機會可遇不可求,上漲目標位看至17000元/噸以上,止損根據個人風控承受能力設置。2.買入美棉12月同時賣出鄭棉1月,目前內外價差3863元/噸,目標位3200元/噸附近,,止損根據個人風控承受能力設置。
(文章來源: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作者:付斌)